智能手機愈見普及,連不少中小學生都變「低頭族」。理工大學一個訪問了582名中小學生的研究發現,有三成學童日玩1至4小時,更有4%小學生和12%中學生每天玩逾8小時;三成學童曾出現肩頸痛、手腕及手指不適等。有骨科醫生表示,若長期用同一動作玩手機,會容易患上肌腱炎及彈弓手(或彈弓手指,即長期重複屈曲,致難以伸直),學童若持續感手部麻痹及痠痛便應求醫。數月足致勞損 手感麻痹需求醫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表示,手掌、手腕及筋腱部位屬較易疲勞的「小肌肉」,若長時間慣性重複同一動作,如打短訊等,有可能會患上肌鍵炎及彈弓手等病症,13至14歲等學童若每日玩手機兩三小時,數月下來已可導致勞損。他說,幼童新陳代謝較快,容易康復,但若長期坐視不理亦會發展成慢性痛症,建議學童及青少年若持續一至兩星期感到手部有麻痹及痠痛,應盡早求醫。註冊脊醫及物理治療師何應輝亦提醒,若用電子產品的坐姿不正確,如玩手機時長期向前傾,坐姿愈來愈差,有可能壓到神經線,影響脊椎發展,他曾遇到20多歲的年輕人個案,該少年「通宵打機」後睡,翌日醒來發現脊椎痠痛而求醫,才發現患坐骨神經痛,需做手術。至於現時的電子產品有不同尺寸,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司徒佩玉表示,下一步會就此深入研究,她表示,有些產品只用拇指,有些用食指,有個案曾因此令拇指關節嚴重退化。高拔萃認為,熒幕大的手機較有優勢,但同時亦較重,用的時間亦更多,故使用者需多注意。課程編號 :PTA16P7課程名稱:物理治療助理證書課程(兼讀)(HCA/HW CPD:10分)課程介紹:物理治療之概念人體解剖學扶抱及轉移技巧被動運動及拉筋使用助行器技巧日常生活訓練技巧痛症的處理認識及使用物理治療儀器簡介:對物理治療有興趣之人士,學習物理治療常用的技巧及復康知識,並了解行業職位要求。入學要求:中三程度或以上開課日期: 2017年12月28日上課時間:下午七時至下午九時半 (逢星期一、三)上課地點:太子荔枝角道168號萬盛閣1樓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費用: $3400 ; 行政費$100截止報名日期: 即日起 額滿即止查詢: 2575 5891按此立即留位:http://goo.gl/forms/7ky7XzKDkJhttp://www.youtube.com/watch?v=TJk2zVAP5nI欲了解更多最新資訊,請瀏覽以下Facebook網頁:香港醫護學會:https://www.facebook.com/HKHCF百本人才培訓學院:https://www.facebook.com/BEST.edu百本人才培訓學院 介紹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5Hc6xx5U=============================================================***香港醫護學會為政府註冊的非牟利慈善團體。為提升業界服務質素,本會舉辦多個獲政府認可之醫護課程,如「保健員」、「醫護支援人員」( 即健康服務助理 ) 等,均為社會福利署、醫院管理局認可。此外,本會亦是香港護士管理局認可之持續護理進修計劃(CNE學分)之頒發機構,協助醫護人員提升競爭力同時確保學員所修讀之課程能獲得業界最佳認証和肯定。***